有人说,比死亡更可怕的,是死之前没来得及删除浏览器记录,毕竟,我们虚拟世界留下的痕迹越多,对个人隐私就越在意。
本来用户隐私和App索取权限之间,就很难取得平衡了,两边关系极其紧张。
但最近得物又出事了,因为有用户反馈:该APP未经用户同意,侵犯个人隐私,私自删除手机相册内视频。
据该网友称,他双11在得物购买的东西出现了质量问题后,录了视频当作申诉证据上传得物APP寻求售后。
结果,华为系统弹出提醒:检测到“得物”删除了视频,已成功拦截。
嚯,这简直令人细思极恐,这手也伸得太长了吧?
眼看事情闹大,得物方面回应网友的质疑,——“没有动机,没有权限,没有技术”,还顺便甩锅给了华为,表示在此前类似情况中,都是由于系统误判。
但许多网友表示:[比起得物,我更相信华为]。
随后,得物又啪啪打脸,称:
删除的是临时缓存文件是为了避免占用用户手机空间,为了帮助用户理解,得物做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并配了示意图。
为什么前后差别这么大呢,大概率是因为安卓用户的主要图片存储路径基本都是在手机存储目录/pictures内部的,但华为早在EMIUI 9上就加入了常用图库目录的保护功能。
事实上这种“权限”并不仅在得物上存在,而是在得物事件之后再次被提起罢了;
在某音乐、某网盘、某视频、某浏览器、某购物软件等等等等都有类似的“流氓条款”,不仅要存储权限、录音权限,图库权限,摄像头权限;定位权限甚至多年存储的视频、照片、音乐、文件忽然就没了。
这件事儿的出现,某程度上是件好事儿,起码给了很多国产App一个提醒,少搞些侵犯个人信息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手机现在作为现代人隐私个人信息最多的存在,要是APP想看就看,想删就删那还得了?!